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、战国五个多世纪,而文献中明确以华夏居中,东夷、西戎、南蛮、北狄配合四方的记述,大概出现于战国。
在此背景下,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,并且为了和周边地区进行区分,将他们按照方向分别称为东夷、南蛮、西戎、北狄。
一、东夷
首先,从东夷开始,和南蛮、西戎、北狄等一样,东夷不是单指某一个民族,而是东部地区多个民族的共同称呼。早在夏朝和商朝这一历史阶段,东夷民族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。
到了周朝时,东夷的范围主要指今天的山东、江苏、安徽等部分地区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西周初期,姜太公受封的齐地,就处在东夷的范围。而齐国的多位国君,也在不停地占领和融合东夷的部落。
此外,在春秋战国之后,东夷的概念扩大化了,也即用来指代今天的日本和朝鲜等地区。
二、南蛮
对于中国古代历史,《礼记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对于周朝的《礼记》,就存在“南方曰“蛮”,雕题交趾,有不火食者矣”等南蛮相关的记载。
在春秋初期,南蛮主要指南方地区的诸侯和部落。但是,伴随着楚国的日益强大,特别是将周边的小国逐步吞并,关于南蛮的称呼更多的集中到了楚国身上。
对于南蛮的范围,包含了今天的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贵州等部分地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南宋末年到明朝末年,“南蛮”一度成为蒙古人和满族人对退守南方的汉族人的称呼。
三、西戎
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,中原地区的诸侯用西戎来称呼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。按照《史记.匈奴列传》的记载,秦国的强大,就是战胜了诸多西戎国家和部落。
在秦穆公在位时,西戎地区存在八个强大的国家。至于周幽王统治末期,西戎的军队一度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。换而言之,在西周乃至春秋初期,西戎都是周王室的重要威胁。
而这一威胁,伴随着秦国数代国君的开疆拓土,而逐渐融合到华夏民族中。
四、北狄
最后,就北狄来说,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和西戎存在一定的区别,但是,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,戎狄经常是混在一起称呼,不少部落经常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。
对于中原诸侯国,比如晋国、卫国、燕国等,都曾受到了北狄的威胁,尤其是卫国,一度被北狄灭国,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。
到了战国时期,赵国、燕国等频繁对被北狄用兵,扩大了自身的领土。对于西戎和北狄,主要包含今天的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、辽宁、陕西、河北等部分地区。